猶如一部充滿謎團的電視室內設計劇,禹墟考古發掘的精彩在不斷上演。經過前兩次的發掘探秘,世人的好奇心也被充分撩撥起來。2009年10月15日開始的禹墟第三次考古發掘,其“劇情”比之前更充滿了震撼、意外、驚喜,沒有辜負所有人對它的期待。
  四千多年前小麥漂msata了上來
  除了一些器物,禹墟中的每一粒沙土都有可能是一個謎團的關鍵所在。在第三次發掘中,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科研人員在對禹墟考古發掘工地文化層土壤標本浮選過程中,居然發現了5粒炭化小麥顆粒。提供浮選的土壤標本為禹墟夯土住商不動產台西南祭祀坑內,考古科研人員在浮選過程中發現疑似小麥的顆粒物,後又在多袋土壤標本中發現。經過認真比對,科研人員發現籽粒腹溝明顯,確認就是小麥炭化顆粒。
  考古隊負責人王吉懷研究員介紹,支票借款這5粒小麥入土前經過炊煮,入土後若干年乾結炭化,使原有形狀得以保存。從已知考古報告看,淮河流域最早發現小麥的記錄是春秋中晚期的亳州釣魚台遺址。此次發現的小麥是淮河流域年代最早的古代遺存,填補了我國史前農業考古的一項空白,對考證小麥起源、研究中國古代農業史、探討淮河流域早期農作面貌,意義十分重大。
  頂級“負債整合奢侈品”現身
  除了一些能夠反映當時生活面貌的日常生活用品,禹墟內也不乏一些頂級“奢侈品”。
  幾乎在發現小麥的同時,考古隊員還發現了一尊高約30釐米的白土陶鬶,陶鬶腹徑約14釐米,侈口鼓腹,長頸低襠,三足中空,整體勻稱。頸部上粗下細,有4道凸起紋飾的帶狀把手自頸至腹。敞口流部近錐形,流尖上翹。這尊鬶的底部有煙熏火燎的痕跡,與2008年第二次發掘發現的帶燎跡的紅色夾砂陶鬶跡象一致。考慮到埋藏它們的器物坑緊鄰夯土祭祀台,器物坑內的這些陶器為祭祀禮器的用途已無可置疑。
  白鬶的材質是類似於“高嶺土”的白色陶土,只有少數地區分佈。在4000年前的龍山時期,白陶比較罕見,也愈顯珍貴。這種陶土的產地最近也在禹墟100多公里以外,由於禹墟尚未發現燒制陶器的窯址,這尊陶鬶很可能是從外地攜來。
  灰溝里潛伏著龍圖騰
  2009年12月29日,禹墟第三次考古發掘,在遺址核心區域夯土台西側灰溝里發現了一塊帶有龍形圖案的陶片。這塊陶片並不完整,但卻能明顯地看到其上有一條龍形圖案,龍首、龍身、龍爪清晰可見。
  據考古隊負責人王吉懷說,這是禹墟發掘以來首次發現帶有龍飾的陶片,在龍山時期出土文物中相當罕見,特別是在淮河流域絕無僅有。該陶片與華夏族龍圖騰當有密切聯繫,為考證大禹事跡提供了一個有力物證。
  誰踩下了25只大腳印?
  2010年1月2日,在禹墟考古現場,考古先期發掘出的祭祀台周邊發現了眾多形似“大腳印”的土坑。這些“腳印”大小基本相當,總體為長方形,經歲月磨礪,土坑周邊已不太規則,看上去就像一個個“大腳印”。這些土坑的排列相對規則,並且與考古先期發現的祭祀台在同一軸線上。“難道是大禹會諸侯時為每個諸侯國插放國旗的地方?或是各國諸侯拜見大禹的路線?”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吉懷說,當時的發現令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同時,每個土坑內還有一個直徑約20釐米的圓洞坑,用途也有待於進一步考證。(蚌埠新聞網)標簽:禹墟 科研人員 考古編輯:唐娜  (原標題:頂級禮器現身禹墟(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58nvcw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